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區,澗西區非遺工作已在身體力行。自2009年首次開展非遺項目評審以來,澗西區文旅局先后開展了7批區級非遺項目、6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截至目前累計擁有非遺項目71個,代表性傳承人46人。在推動非遺保護和發展過程中,澗西區文旅局以“非遺保護依靠人民、保護成果惠益人民”為導向,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理念,推動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如何讓非遺技藝與產品“觸網”,讓非遺融入當代生活,正是澗西區非遺工作者們積極探索的。為此,澗西區文旅局將利用“澗西文旅之聲”公眾號,從澗西技藝、澗西美食、澗西游藝、澗西民俗、澗西故事等方面,逐一展現澗西非遺項目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傳統技藝,讓大家在對器物之美、技藝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中,更加堅定深植于我們內心的文化自信。
?
此次,我們介紹的是“澗西技藝”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采方閣中藥九制技藝
中醫藥根植于中華文化,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有史料記載以來,河洛地區就是華夏文化中心,是中醫藥文化最為重要的起源地,中醫藥的發展與河洛地區有著緊密聯系,向上可追溯至遠古時期的河圖洛書。
澗西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采方閣中藥九制技藝”所展示的中醫藥文化就是其中一張靚麗的明信片。
一、歷史悠久的中藥九制技藝
中藥九制技藝,最早可追溯至神農氏,雷公炮制,主要用于中藥材的炮制工藝,目的是糾偏藥材藥性或增加藥物成分,減少毒性成分,從而更好的發揮中藥材的功效。
采方閣中藥九制技藝,吸取中醫藥炮制技藝的精華,彰顯出優秀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所謂“九”,其實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數字,不一定指準確的九次,一般蒸曬次數以藥材色澤和形態判斷。九制之九蒸九曬有著嚴謹的步驟和操作辦法,體現了古人嚴謹制藥的理念,以及濟世福人的醫藥理念。另一方面,經現代檢驗手段表明,經過九蒸九曬炮制過的毒性藥材,毒性得到去除,藥性得到加強,符合人體需要,更加證明了九蒸九曬制備方法的神奇、科學、珍貴,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責無旁貸的傳承創新
河洛地區是中醫藥經典的主產地,同時是中藥資源的天然寶庫。采方閣中藥九制技藝,僅僅是中醫藥炮制文化的一部分,但承載著千年的中醫藥文化。張少博老師作為該項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近年來不斷推動九蒸九曬制備技藝傳承創新,重點圍繞中藥九制的藥食同源應用,開展相關研究與實踐工作,申請16項專利,撰寫了藥食同源膏方技術地方標準草案。與河南中醫藥大學、上海國醫館等合作開發相關產品,經數年反復實驗打造出更健康、適口的九制非遺系列產品13項,行銷海內外,其優質的品質和技藝傳承,成為洛陽乃至河南不可多得的藥食同源品牌產品。在參加北京服務貿易展、上海進博會、澳門中國中醫藥健康博覽會期間,采方閣作為河南健康品牌代表,以全新原創系列產品和品牌形象亮相,引起與會各方關注。
采方閣在繼承祖國醫學理論的基礎上,一方面遵古炮制,一方面結合師傳經驗和現代制藥理念,進行創新研發,總結出獨家九制技藝,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薪火相傳。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