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省文物局,廳直各單位,廳機關各處室:
現將《2023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
?
??????????????????????2023年1月11日
?
2023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工作要點
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和關于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使命任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謀定而動、創意引領、團隊進入、數字先行,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著力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奮力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加快現代化河南建設貢獻文旅力量。
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制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方案,采取“六學聯動”機制,多種方式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教育引導系統干部職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揮文旅特色優勢,動員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運用戲劇、美術、曲藝、音樂、舞蹈、書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發揮“老家河南”新媒體矩陣傳播優勢,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解讀和宣貫,采用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宣傳報道。
二、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聚焦“讀什么、在哪讀、怎么讀”核心問題,緊扣歷史探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三要素”,以“立起來、走起來、讀起來”為目標,以“線上讀帶動線下行”為路徑,著力講好“河南里的中國故事”。高質量打造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協同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持續推進廟底溝、雙槐樹、二里頭、殷墟、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北宋東京城等大遺址保護展示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集中打造一批中華文化重大標識。創新推進“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百大標識數字化展示提升工程。持續在中央電視臺投放“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旅游廣告宣傳片。構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海外傳播體系。實施“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共創“十百千”工程,支持10位博物館館長、100個明星講解員、1000名網紅達人,打造系列集群式輕量級短視頻內容。依托河南博物院、隋唐洛陽城、龍門石窟等,打造一批“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研學旅行樣板課程。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為統領,支持辦好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等。
三、豐富文旅產品供給。一是培育打造世界級和5A級旅游景區。實施全省旅游景區精品改造提升工程,推動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質量提升。培育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和休閑街區。二是持續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水平。積極推進“三山”片區、環鄭州中心城市跨行政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三是重點發展鄉村旅游。深化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完成第二批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驗收認定工作。打造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重點鎮,建設一批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特色村、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休閑觀光園區。扎實推進文化工作者服務支持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專項工作,深入開展“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評選工作。四是大力推動文化賦能。繼續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開展試點縣(市、區)創建工作,全面鋪開“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建設50-100個鄉創特色鄉村,形成“政府+群眾+資本+特派員”多輪驅動的文產特派模式。召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大會。統籌推進民宿走縣進村、“非遺點亮老家河南”青年鄉村營造行動、攜程農莊等建設。五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開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行動。持續深化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建設行動。支持安陽市加快開通紅旗渠旅游專線,打造紅色精品研學基地、“紅旗渠人家”民宿集群,推動寫生與紅色教育一體化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紅色文旅品牌。六是持續深化研學旅行。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研學旅行品牌體系,落實研學旅行獎補機制,推廣“研學項目+優質研學團隊”合作模式,提升研學產品的數字化水平和沉浸式體驗。聚焦四大古都,重點發展考古研學,打造中小學生“讀懂中國”的大課堂。以信陽為重點發展茶文化研學、紅色研學。持續推進“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項目。辦好第三屆世界研學旅游大會。牽頭成立“世界青少年游學中國聯盟”,評選一批國際青少年人文交流基地,實施一批世界青年營項目,打造“游學中國”品牌。七是持續推進交旅融合。配合落實《河南省旅游公路網規劃(2022-2030年)》,重點打造“黃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態伏?!薄凹t色大別”1號旅游公路品牌。推進小浪底片區交旅融合示范區建設,打造黃河文化體驗風景道。以“三山”片區“農村四好公路”為依托,打造河南版的鄉村旅游1號公路。
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聚焦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課題,加大偃師二里頭、安陽殷墟、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鄧州宋金遺址等重要遺址考古發掘力度。加強夏文化等研究闡釋,努力形成一批科學闡釋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重大考古成果。高水平推進二里頭、殷墟、仰韶文化等重要遺址保護展示,加大龍門石窟展示保護力度。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保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落地,加快建設國內一流、世界有影響力的考古研究機構。推進省博物館群建設,聚焦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群落、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總體定位,配合省委宣傳部,做好主體館--河南博物院新院項目選址立項等工作。推進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鄭州百家博物館、洛陽“東方博物館之都”等建設。加強革命文物保護管理利用。開展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建設河南省非遺館,成立省非遺保護協會,打造非遺智慧化平臺,加快構建“1+3+N”的非遺工作體系。深入開展鶴壁等8家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組織認定一批省級非遺工坊,繼續開展“非遺進民宿”活動。打造“非遺里的河南”主題展、非遺創新體驗常設展。在??h廟會、寶豐馬街書會、淮陽太昊陵廟會、鹿邑老子生日拜典期間舉辦非遺展示展演民俗活動,辦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加快推進太極拳實驗室建設,舉辦太極拳學術交流活動,完成人類非遺履約任務。新設立一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推進河洛文化、寶豐說唱文化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加快創建溫縣太極文化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五、繁榮藝術創作。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繼續實施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精心打磨豫劇《大河安瀾》,推出曲劇《雪絨花開》、話劇《老家》、豫劇《張良》、越調《華佗》、京劇《太極宗師》等一批重點劇目。高水平辦好第七屆中國詩歌節。推進實施豫劇振興工程,辦好第五屆豫劇藝術節。組織慶祝新中國成立74周年等系列活動優秀文藝作品展演展覽展播活動。繼續實施舞臺藝術送基層等文化惠民活動。扎實推進省直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持續做好中原英才計劃-中原文化名家、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推薦評選工作。推進實施河南省藝術名家推介工程和河南省青年藝術人才扶持計劃。
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繁榮發展,繼續舉辦河南省惠民文化節系列活動。推進鄉村文化合作社建設,繼續舉辦我省鄉村文化合作社才藝大賽,推行榮譽社長制度,2023年底前發展文化合作社8000家以上。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市書房等建設,打造文化和旅游主客共享服務新空間。深入宣傳貫徹《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促進條例》,推動條例落地落實。評選命名河南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珍貴古籍名錄。繼續做好數字文化工作,完善省級平臺,推動基層數字文化建設,舉辦線上文化產品采購和交易會。
七、提振恢復文旅市場。一是加大文旅產業項目建設力度。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投融資項目庫,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用好各類財政、金融、投資政策工具,探索推出鄉村文旅貸、文旅供應鏈金融貸等產品。落實好對4A級及以上景區進行貸款貼息,對旅行社組織專列、包機引客入豫進行獎勵等紓困助企政策。完善省級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庫。出臺《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管理辦法》,培育命名一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二是推進文旅新業態發展。大力推動文旅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促進數字業態良性發展機制,培育“云演播”“虛擬景區”“虛擬展區”等發展模式。持續加大數字文化產業、動漫產業、文化創意、新型演藝娛樂、劇本娛樂行業、服務平臺等新型文旅業態扶持力度。打造旅游演藝“爆款”項目。三是促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之間,文化、旅游與其他產業之間,文旅產業與文旅公共服務之間的深度融合,組織開展河南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四是努力擴大文旅消費。發揮鄭汴洛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建設的引領作用。開展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縣(市、區)評審認定工作,推動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舉辦“百城百區”文化和旅游消費系列主題活動和河洛文化大集。五是加強文旅貿易交流。依托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國家級戰略平臺,推動我省文化和旅游企業、產品“走出去”。鼓勵支持文化企業申報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培育“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舉辦第六屆中原國際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
八、提升文旅行業監管水平。加快推進旅行社、星級飯店轉型升級,開展等級旅游民宿提質計劃,加強對體驗式演藝、沉浸式娛樂、在線演出、電競酒店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管理和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v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涉事企業“一網通辦”,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提升監管能力,落實《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管理規定》,加強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深入推進文明旅游。強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專項整治。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規范網絡表演、演出經紀活動,組織開展演出市場專項執法行動,開展重要時段、重要節日專項整治。深入推進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專項整治行動,做好“不合理低價游”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收官工作,整治侵害老年人權益等違法違規問題。加大集中辦案、以案施訓力度,做好重大案件督辦。持續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活動。落實“掃黃打非”工作任務,加強文化市場執法檢查,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閃電”系列行動和文化市場交叉檢查活動,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文化市場常態化“體檢式”暗訪評估活動,維護文化市場經營秩序。
九、深化宣傳推廣和對外交流合作。聚力傳統文化時尚表達、古老文化現代表達,持續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圍繞黃河文化、夏文化、紅色文化等做好傳播推廣。持續強化與人民網、新華網、抖音、快手等全媒體平臺合作。策劃“四季河南”主題營銷活動,培育推廣系列高品質文化旅游產品。聯合地市辦好主要節慶活動。加強重點客源市場培育,在“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客源市場開展系列宣傳營銷活動。全方位推進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以“中原文化走出去,境外游客引進來”為主線,聯動各地市實施“對外交流合作三年提質計劃”,展示文明起源、華夏古都、天下黃河、中國功夫文化精髓,辦好“中華文明起源展”海外巡展,開展太極拳“百名大師走世界”全球推廣活動,承接好省部合作系列活動,成立河南入境旅游推廣協作體,評選一批省級國際文化旅游體驗基地,提升入境游接待能力,完善入境旅游獎勵政策。搭建高端對外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上合組織文化旅游合作中心”落地,辦好“歡樂春節”全球啟動儀式暨“歡樂春節 和合共生”音樂會、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發現中國之旅”—駐華外交官河南行活動,籌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繼續推動“東亞文化之都”創建工作。
十、強化支撐保障能力。推進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法治建設。推動“十四五”規劃落到實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推進重塑性改革、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等重點任務。深化現代科技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的創新應用,評選一批省級旅游科技示范園區,爭創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技術創新中心。深化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標準化示范單位創建。推進高校共建,加強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推動“人人持證、技能河南”任務落實,加快推進“豫匠工坊”人力資源品牌創建。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增強財務服務意識,提升財務服務能力,優化調整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提高文旅系統風險意識和防災減災能力。落實文化旅游業恢復重建專項規劃,推進文旅災后重建項目落實??茖W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優化措施,指導各類公共文化單位、文化和旅游經營單位做好場所內疫情防控管理、從業人員健康監測和面向公眾的宣傳引導工作。提高文化旅游市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持續做好文化和旅游市場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工作。做好平安文旅創建工作。
十一、推動黨建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理論武裝。認真抓好二十大精神培訓,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真功見實效。嚴格落實“第一議題”、中心組理論學習、個人自學制度,及時組織黨員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論述,為推動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提供思想政治保證。二是壓實黨建責任。加強對廳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組織領導,重視用好黨建考核、政治巡察等手段,層層壓實黨建主體責任、第一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化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通過學習培訓、示范引領、督導檢查等促進基層黨建提質增效。三是推進制度落實。把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剛性約束作為提高黨建工作質量的根本保障,嚴格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根據二十大關于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修訂完善黨建規章制度。強化督促檢查,始終保持狠抓執行的落實韌勁。四是從嚴正風肅紀。按照二十大“堅持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戰略部署,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以釘釘子精神持續糾治“四風”。扎實推進《廳清廉機關創建行動工作方案》落地落實。加強廉政警示教育,推進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態化。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