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時節,澗西區工農街道三岔口社區萌菌莊園種植的赤松茸香飄四溢。
走進種植大棚,一簇簇肥嘟嘟的赤松茸頂著褐色的“小腦袋”破土而出,項目負責人王毅與社區居民在大棚間穿梭采摘,王毅的電話不時響起,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赤松茸適應能力強、種植門檻低、營養價值高,可多茬采收,產品可煎、可煮、可炒……提起赤松茸的特性,王毅如數家珍。年僅32歲的他,3年前從電商行業轉行,與赤松茸打起交道。
“以前我主要銷售農產品,感覺農業發展前景廣闊,就決定自己做產業。”王毅說,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將知名度低、相對冷門的赤松茸作為創業項目。
讓人不解的是,經過3年的發展,王毅種植赤松茸的面積從165畝減至38畝。對此,王毅表示:“縮小種植面積,是為了適應新的發展思路。”
在王毅看來,一產是基礎,二產、三產是延伸。想實現收益最大化,需要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采用該發展思路,眼前的38畝赤松茸種植基地正在發生“裂變”。
“裂變”從提升產品質量開始。
“我之前總想著把規模做大,由于管理難度大,導致出現產品質量好壞不一等問題,還發生過客戶退貨的現象。”王毅介紹,減少種植面積,一來能夠推動精細化管理,二來能夠降低投入成本,進而開發更多項目。
“在種植、管理、采摘、分揀等環節,目前我們采取‘一人一棚’管理模式,推動精細化種植。”王毅介紹,赤松茸于每年9月種下,45天即可陸續成熟,到來年5月前可持續采摘,畝產為5000斤至7000斤,主要銷往國內一、二線城市。根據產出鮮菇的質量,他將其分為A類、B類、C類3種產品,每斤價格為5元到15元,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在做好產品的同時,王毅著眼于赤松茸的初加工、深加工。赤松茸不易保存的缺點,幫助王毅打開了思路。王毅心想,加工成其他產品,這個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
思路一變天地寬。王毅介紹,除了產出鮮菇,他選擇將部分產品通過修剪加工成干菇,通過鹽水浸泡加工成鹽水菇,還與有關企業合作研發赤松茸醬……王毅通過完善產品體系,有效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近來,王毅又有了借助赤松茸發展研學的想法。“種植基地地處近郊,我想圍繞赤松茸開發采摘、種植、美食制作等研學課程,打造特色研學品牌。”王毅介紹,目前他們已與一研學團隊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產業發展,帶來的是就業機會。“我之前一直在外務工,聽說社區有個產業項目,就決定回來發展,每月能增收2500元左右。”三岔口社區居民楊麗茹表示。目前,有20余名居民長期在此務工。
從單一的賣產品,到如今的賣產品與賣服務相結合,王毅正在打造屬于自己的赤松茸特色品牌。王毅表示,接下來,他將通過大棚種植與林下種植相結合的方式,帶動更多群眾增收,打造赤松茸產品集散基地。
Copyright ? 2015-2025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政府 版權所有
網站標識碼:4103050003
網站聯系電話:0379-64823389 地址: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12號